作者:孟尔玉
前段时间,安徽合肥的俞女士与男朋友订婚了,即将踏入婚姻殿堂。
高兴之余,俞女士将自己订婚宴的图片上传到社交平台,并配上浪漫的文案,与大家分享这一幸福时刻。
“我们订婚啦!以爱之名,以余生为期。”
照片中,女士肤白貌美,男士阳光帅气,郎才女貌,十分养眼。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现场溢出的甜蜜浪漫。
谁曾想,她并未收获网友真挚的祝福,反而招来一场噩梦。
随着视频曝光量增大,在评论区出现了这样一种言论,指认俞女士为某会所的“技师”。
刚开始有人说她是“88号”,后来不知为何又统一口径为“8号”。
随后,越来越多人跳出来评论,确定这就是“8号”,还有人对她订婚的消息感到惋惜。
“这确实是8号。”
“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一定要幸福。”
甚至还有人在自己账号发布了一张“8号女技师”的照片,以证明俞女士就是那位做有色服务的技师。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张照片中的女子,与俞女士长相有着天壤之别,二人唯一的共同点,也就是漂亮、身材好。
但网友却忽视事实,主观认为“俞女士是技师”已坐实,越来越兴奋,进一步给俞女士编造出各种恶意的花边细节,证明她就是一个人尽可夫的荡妇。
本来,俞女士觉得网上什么人都有,清者自清,只要不理会,慢慢就会平息。
但她的沉默,却让这场狂欢愈演愈烈,网友以为“沉默即默认”,更加猖狂地为俞女士造各种“黄谣”。
更有好事者,将她的订婚照和聊天记录打包,在各大群传播,给俞女士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
因为总有人相信谣言,总有人认为“苍蝇不叮无缝蛋”。互联网时代,让谣言止于智者,太难了。
不得已,俞女士只好报警,并且声明自己在私企财务工作,并不是某会所的“技师”。
“我不是网友口中所谓的8号技师,我是合肥本地人,从未去过外地工作,目前从事私企财务的工作,我的工作记录截图附上。”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揪着不放,从俞女士的声明中找漏洞,进行恶意攻击,使子虚乌有的事件得以二次传播。
目前,俞女士正在等待警方处理,并声明自己最后一次澄清,其他交给法律,让造谣者别注销账号,自己也不会删评论。
至此,俞女士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精神也承受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整件事情,太魔幻,太可怕。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新闻。
杭州的谷女士在一次取快递时,被猥琐的快递小哥郎某某拍下全过程。
之后,郎某某与其好友,借谷女士的身份,编排了一段段“寂寞女业主出轨快递小哥”的聊天记录,还拍了视频,在各个群里转发扩散。
因为谷女士外形很漂亮,两个人又编排得香艳风流,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慢慢地,全国甚至国外都知道了这段“风流韵事”,好多人跑来骂谷女士。
谷女士的公司,甚至还打电话来对其“劝退”。
就此,谷女士没来由地“社会性死亡”,还患上了抑郁症。
那段时间,她不敢出门,总觉得有人在议论自己。
夜里睡不着,对所有食物都失去了兴趣,唯独咖啡一杯杯地喝。
情绪经常失控,一哭就停不下来,接着全身颤抖。
正常生活被打乱,工作更是难以进行。最后,她只得去公司办了离职。
仅仅因为外形靓丽,就被某些人无耻地意淫,编造黄色谣言,用黄腔满足自己低级的欲望。
让两个本分的女子,承受社会投来的满满恶意,令人不胜唏嘘。
总被“造黄谣”“开黄腔”的女人
俞女士和谷女士的经历,绝对不是个例。
一直以来,女性被“造黄谣”“开黄腔”的现象随处可见。
在豆瓣上,某男房东发帖:
“最近心情复杂,民宿租给了一个小姐,后来被我发现了。”
而他之所以如此恶意揣测,是因为女生一个月只用了50块电费……
“她只是在接客的时候开一下空调。”
如此荒谬的推论,竟然还得到了评论区的附和。
用电少是因为在家接客时才开空调,用电多是因为出门接客忘记关空调。
反正不管你怎样做,他们认定了你是,你就得是。
并且编造出各种“黄色谣言”,证实自己的猜测无比正确。
对一个女性肆意揣测、评判、侮辱,这得是多大的恶意。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恶意随处可见。
他们仅凭一些刻板印象,就认定女性“不单纯”。
抽烟喝酒的女生,肯定私生活混乱;
女性被性侵、性骚扰,是因为穿着过于暴露,故意勾引;
甚至仅仅是身材好,也会成为被攻击的原因……
除了各种“造黄谣”,很多男性更是把“开黄腔”当成幽默,在公开场合也不避嫌。
在某颁奖礼上,薛之谦曾对刘惜君公开耍黄腔。
钱枫曾当众调侃应采儿身材。
他们仗着自己名人的优势地位,对女性公然冒犯,着实让人恶心和反感。
公共场合尚且如此,日常生活肯定更加肆无忌惮,让人想想就毛骨悚然。
这些男性如此猖狂,除了自身素质低下,也与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分不开。
时至今日,在不少男人的潜意识里,还是会将女性作为附庸,把她们当作一件商品,甚至是可以随意调侃的玩物。
这也给女性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
就像波伏瓦感叹的那样:“我们生来不是女人,而是成长为女人、社会的第二性,是被整个社会塑造扭曲,成为一名女性。”
女性对女性的恶意更大
更可怕的是,女性承受的恶意,并不全部来自男性。
很多时候,女性对女性的恶意更大。
曾经看到中飞院新生发的一则帖子,控诉学姐对学妹森严的“等级管理”。
“不能化妆打扮,不能披散头发,不能和男生走一起,不允许去小吃街。
不能在自己的社交软件上发动态、发自拍……”
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学姐揪出来,狠狠骂你一顿。
赤裸裸的同性霸凌,让人瞠目结舌。
还有各种“荡妇羞辱”。
社会学教授伊丽莎白·阿姆斯特朗和劳拉·汉密尔顿,曾经住进美国一所公立大学的宿舍,连续5年对53位女性进行采访。
他们发现,研究对象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过骂别人“荡妇”“贱人”的做法,或者对其他女性开放的性观念进行过诋毁。
其中有一个女生,这样形容她的好朋友:
“她一直去那个男人那过夜,就是因为喜欢他,想得到他的注意力,真恶心。
在我看来,这就是荡妇的表现,跟出卖肉体没什么两样。”
女性之间的恶意,往往来自互相比较。
不需要多么特别的原因,只要你有一点点比她强,便可以成为她们打击的对象。
她们看到某些女性,拥有比自己更好的条件,由嫉妒转为仇恨,再努力将这种自己没有的特质黑化,以突出自己的贞洁。
归根到底,是她们还不够自信,习惯了将自己默认为男性的附属,不自觉地以男性视角审视自己。
为了取悦男性,她们努力打击那些比自己优秀的同性,以为这样就能少一个竞争对手。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
“这个社会中最悲哀的事,就是女人对女人的歧视和恶意。
自相残杀,互相诋毁,最终也必将会溃不成军。”
不可否认,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女性面对的恶意要比男性更多。
而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有太大改变。
可即便如此,女性们也不能灰心丧气。
面对恶意,请勇敢地亮出底牌,拿出胆量与气魄,跟他们较量。
必要的时候,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不要退缩,更不能屈服,只要上前走一点点,就会离光明更近一点点。
就像上文提到的谷女士,一直没有放弃维权,最终让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最后,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女性。
因为她,可能就是另一个性别的你,可能就是生长在另一个地方的你。
又或者,她就是你。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网上晒订婚照,女子竟被谣传为某会所8号技师!一怒之下她......》
人民资讯:《“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宣判,两被告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一介:《“教你三秒分辨处女”:偏见、揣测,是社会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芳博士:《对女性的恶意,很多来自女性自己》
北京青年报:《中飞院被曝现校园霸凌:新生被学姐欺压 不能谈恋爱》
IvyP:《不存在的“荡妇”——女性之间的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