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亭如一辈子只拍过六部电影,虽然职业是演员,副业拍摄写真杂志和挂历,却比自己的正业更红红火火。
特别是她拍摄的挂历,人长相清纯漂亮,上镜很多人点名要她的照片,人送外号“挂历女神”
殷亭如对剧本很挑剔,26岁出道到29岁通过电影《乡思》爆火时,才拍了三部电影,平均一年一部。
她的名气传遍大江南北之后,又接下了一部电影《锅碗瓢盆交响曲》,跟男主角在西北的农村体验生活后。
回到上海,电影大火之后,她又将所有的剧本推掉,做出了一个震惊父母和影迷的决定。
她要出国留学,自己并不是正经科班出身,而是音乐学校毕业的,充实自己,到美国去学习最先进的表演。
临走时跟朋友一起聚餐,她发出自己的壮志豪言,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再回到中国拍最好的电影。
满怀立志出国。
没曾想,梦想成为了希望,最后她一去不回留在了美国。
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1
殷亭如出生在1955年的上海,爷爷奶奶都是医生里有名的医生,父母亲也是工程师。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殷亭如从小就不差钱,战争刚刚结束,物资并不齐全,父母亲也会为她寻找最好的资源。
从小到大,琴棋书画必不可少,特别是写的一手好作文,她的特长并不只表现在语文方面。
最让老师欣喜的是,殷亭如在理工科方面很有天赋,常常是数学课上的第1名,从没有落下过前三。
父母亲都是工程师,从小辅导女儿功课,殷亭如对物理兴趣浓,立志将来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她的梦想没有实现,初中毕业的时候赶上了中国最特殊的十年,爷爷奶奶先从这个家离开,然后是父母亲。
随后她也跟随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杭州一家农场,这里大多数时间是在加工木材。
殷亭如长相娇小,生活习性也没有碰过重活,十根芊芊玉指总是会磨出血,让人看了很可怜。
队长很无奈,这个人留在队里又不能帮忙,又不能让她吃空饷,会被周围人责罚,无奈只能把她安排进了宣传队。
进了宣传队的殷亭如如鱼得水,在学校时,她就是绘画方面的小能手,负责舞台设计方面。
这个宣传队大多数是泥腿子出身,很多是周围队里的弱小凑数,只有少部分会跳舞,为了凑齐跳舞和唱歌的人数。
宣传队队长安排所有小组成员学习跳舞和唱歌。
1977年恢复高考时,殷亭如已经有专业的美式高音。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史以来最多,很多同学都以为殷亭如会选择理科大学,出乎意料,她选择了报考上海第4师范学校。
殷亭如也很无奈,中学时候的理科知识早就忘得七七八八,没有长时间的巩固,脑海里一片空白。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恢复正常,还不如选择巩固自己现在在做工作的音乐和舞蹈,没有人会选择这个赔本买卖。
这段日子音乐对她影响很大,陪伴她度过了这些艰难岁月。
2
顺利考上音乐学校后的殷亭如,没日没夜的学习,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上海第三女子中学。
接到这个铁饭碗,她长呼一口气,并不敢放下脚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工作少人才多。
在女子中学担任音乐老师三年的时间里,每天风雨不动,按部就班的日子,殷亭如过得枯燥无味。
她对学校提交了自己的辞职信,为此还跟父母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父母不明白,女儿在经历这些事情后,明明有安稳的工作为什么不一直做下去?做一个音乐老师,最后再找一个成熟稳健的男子过后半辈子。
殷亭如所做的决定并不冲动,而且是有计划的,选择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这是第1步,学历是个敲门砖。
这个敲门砖让她顺利地敲开了上海乐队的大门。
上海乐队对新人要求很苛刻,殷亭如过五关斩六将,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来之后,也只是被安排了一个报幕工作。
她并不气馁,只要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会有观众为她而来。
一年以后,殷亭如渴望的观众为她而来。
1981年社会逐渐安稳,中国的电影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导演,他们尝试让中国电影脱离样板戏,进入现实文艺。
滕文骥就是这样一位导演,他正在重拍自己的新电影《苏醒》,电影前期工作很顺利。
却在女主角的人选,他与制作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制作人希望女主是有经验的知名女星,而导演反复观看了前来试戏的女演员们,对于她们身上被驯化的气质很不满意。
他最终不顾制作人的反对,开展了一场大型的招聘活动,要求一个从来没有电影经验的女主角。
不过最终还是迫于压力,选择了演员陈冲。
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女主的人选已经定下了我无法做出决策,那么电影中有一个人就让我来定吧。
这个人就是电影中的配角“田松”
最终兜兜转转,在上海乐团观看表演的时候,一眼相中了报幕的殷亭如。
3
在导演真诚的请求下,殷亭如答应了拍摄电影。
她在演戏方面没有经验,同样也没有天赋,人虽然是导演找的,可是他对于拍戏要求极其严格经常喊咔。
把剧组工作人员弄得苦不堪言,很埋怨殷亭如。
她只能一边对不起表示抱歉一边拍戏,导演是个好人,也不希望自己选中的人才,因为自己的严格要求跑路。
经常给她开小课,后期的拍摄殷亭如状态才好起来,逐渐轻松。
她也爱上了电影这个行业。
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收获了大量票房,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电影中的配角田松,竟然碾压了女主陈冲所扮演的女主。
观众觉得田松扮演的角色,更让人有代入感。
就这样,在影视圈殷亭如26岁的年纪,已经算得上是高龄,而她才刚出道。
1982年她再接再厉,接下了《希望的田野》这部电影。
出道两年,一年一部电影,一定过得很不如意吧,她可不是什么小演员。
杂志著作人和写真集老板更喜爱殷亭如的形象,只要由她拍摄的杂志和写真,必然会在学生群体引发哄抢。
拍摄的挂历也是中老年人的大爱。
在经纪人的帮助下,她奋勇在杂志一线,29岁那一年,终于想起了自己演员的身份。
写了一部电影《乡思》接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她将剧本翻来覆去地看,入睡之前也将剧本抱得死死的。
编剧将整个故事写得非常好,她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好电影,这部电影的投资不高,这才落入了殷亭如手中。
电影上映之后,她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演技,加上导演高超的拍摄手法,离不开一个好剧本,最终一战成名。
成为了名声大噪的女演员。
这部电影火红之后,勾起了殷亭如对演员这个职业的拼搏梦想,再接再厉,接下了《锅碗瓢盆交响曲》
这部电影的取景地在中国北部的农村,跟随男主角和一干工作人员前往偏僻的小乡村生活了三个多月。
她仔细的琢磨这本剧本,如果有不懂的话,就问导演和编剧,时常将两人惹到烦躁才离开。
她的热学精神还体现在家务这方面,将一个网反反复复的刷个8遍,然后又重新铺毯子铺被子,学成归来以后。
父母亲都震惊这纯熟的手法。
4
这部电影不出所料最后获得了高票房,很多导演都将她的表演看在眼里,纷纷对她递出了橄榄枝。
男主角已经拿下了三部戏,而女主角殷亭如推掉了所有的电影剧本,和自己原本行程下要拍摄的杂志写真。
她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告诉经纪人和周围的朋友,自己要出国留学,去美国学习最先进的标准。
父母觉得女儿这是在异想天开,曾经放弃自己小学音乐老师这个铁饭碗工作,跑去上海乐团。
最后成了一个跑龙套的报幕,要不是凭借着运气好被导演相中,她的工资还没有曾经当老师好。
殷亭如有自己的想法。
她并不是专业的表演学校毕业,真正的在电影行业工作,她明白这个行业的潜规,她只是个例外,大导演都希望女演员是专业的科班。
她考虑之后,上海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并不适合她。
还有那个年代的出国热,听着别人成功的经历,她也想出国看看这个世界。
错过之后,她选择了自己工作相关的电影表演。
在美国上大学的大二那一年,还接了一部来美国拍摄的电影《大明星》,脱离了曾经在中国的一板一眼的表演方式。
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已经有了美国现代社会气息。
在美国进修4年之后,最开始殷亭如打算念完4年书之后返回中国拍摄电影,她犹豫了。
来到美国之后,她第1件事就是感到绝望,她的故乡与这里相比,这里是世界的最前列。
大部分都有碾压她的故乡,社会开放,还有高昂的工资。
周围的朋友也在劝阻她,对比美国电影行业,中国电影并不发达,工资也少。
再加上在美国的这4年,她已经习惯了美国浮华的生活,跟4年前来美国时的想法人生观通通发生了改变。
研究生那一年,她接下了香港导演的一部电影《警察在移民》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电影中她贡献了出色的表演。
最值得讲的应该是电影的内核,怎么会不爱自己的故乡呢?我们要承认那时的故乡不是很好。
留在故乡就没有面包,我们都在为金钱拼搏,在这里我们有平稳的工作,有大房子有车子。
那么忍受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值得的。
这部电影拍摄在1989年,那一年殷亭如通过聚会,认识了一位优秀的美国华裔青年,他的父母都是中国出生。
在家庭中他秉承着中国古老的习惯,又带有美国式的开放,哈佛大学毕业跟自己的父母一样是工程师。
两个人一见钟情谈恋爱期间,对方非常优雅绅士,骨子里又是中国男性的温和,让她很喜欢。
最终研究生毕业之后她选择了跟男友结婚,宣布退出娱乐圈。
5
留在故乡我就没有面包,留在异国他乡,我有稳定的工作和大房子,那么就让我忍受思念的孤独吧。
两个人婚后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夫妻俩相互扶持,日子过得富足悠闲,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很不幸的是2003年殷亭如的丈夫,因为工作积累下的疾病发作最终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子和女儿。
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积攒下了大笔的财产,加上公公婆婆的扶持帮忙,殷亭如继续过着富太太的生活。
一直到2017年她因病去世。
很多人都很惋惜殷亭如,按照她的学历和学识,如果回到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对于她而言她不后悔。
留在故乡没有面包,留在异国他乡,思念也是可以忍受。
一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演员的工资才大幅提升。
对于她人生有几个20年呢,及时行乐才是正途,20年之后,足够产生很大的变数,她已经不是一线女明星了。
中国娱乐圈最终能给他留下的地位,就是婆媳电视剧中的婆婆妈妈。
不如留在美国有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女儿,还有在中国赚不到的钱,快快乐乐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这还只是我们从未来观看过去,开的上帝世界。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起飞是在2000年后,没有人能想象今后我们有发展的有多快。
与其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不如踩在踏实的土地和金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