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位独立英雄,先后和小胡子、斯大林、东条英机谈笑风生,汪精卫、溥仪都是他的盟友,甚至还资助过八路军,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不惜周旋于这些政治大佬之间,搞得英国多次派人刺杀,如果没有他,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绝不是那么顺利。
这个人就是钱德拉·鲍斯,一位饱受争议的民族主义战士。
印度“钢人”—钱德拉·鲍斯
印度的独立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功劳吗?非也,要是没有钱德拉·鲍斯的强硬,甘地就是饿死,恐怕英国也不会买账,毕竟1946年印度大饥荒,死了1000万人,英国眨一下眼睛都算他仁慈。
鲍斯出生在印度的婆罗门家族,所以从小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1921年钱德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公务员,但是鲍斯早就看透了英国了统治,唯有牺牲和痛苦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所以同年回到印度。在导师泰戈尔的引导下,鲍斯和甘地有过一次会面,从两个人以后的政治观点就能看出,两人压根没有一见如故,鲍斯心里明白,国大党和甘地压根靠不住,甘地也没想到文质彬彬的鲍斯,是个在英国高中敢带人殴打历史老师的“猛人”。但鲍斯此刻无权无势,除了国大党别无选择,这一次依附选择也给鲍斯的一生奠定了基调。
鲍斯在印度创办了报纸,宣传印度独立运动,因此被英属印度当局多次抓进监狱,但在多方的压力下,每次都会被顺利释放出来,没想每次大牢都成为鲍斯的BUFF,在国大党中一路晋升。而印度以甘地和尼赫鲁的领导人,一直想让印度以“自治州”的方式获得独立。
印度曾经想成为英国的“自治州”,但是印度“钢人”钱德拉·鲍斯,觉得这就是痴人说梦,在他看来,真正的独立一定是暴力反抗,甚至不惜和敌人的敌人合作。
恨铁不成钢
鲍斯在会议上大骂甘地是“奴隶思想”,击碎印度“自治州”的设想,最终,对英强硬态度的鲍斯议案以1350:973票顺利通过。这一切自然让鲍斯成为英国的眼中钉,无时不刻想搞死鲍斯,搞得鲍斯不敢回到印度,1936年入境后鲍斯再次入狱,一年之后,国大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中,甘地只好想办法把鲍斯弄出来主持大局,寻思鲍斯多次坐牢,应该长长记性,帮自己和尼赫鲁认真搞搞“非暴力不合作”,可鲍斯一上台立刻就组织了民族计划委员会,提出土改,消除贫困,实现工业化,多年政治生涯让他明白,最重要的是要有“枪杆子”,必须成立军队,这般顺应人心的主张,让鲍斯第二年顺利连任。甘地一合计,这小子太不上道了。于是也对鲍斯实行了“非暴力不合作”,联合尼赫鲁一众高层,来了个集体辞职,迫使鲍斯不得不辞去了党主席的职务。
鲍斯此刻应该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干脆自己成立新的党派“前进党”继续完成自己梦想,在甘地看来,鲍斯从可以合作的同事变成了竞争对手,彻底与鲍斯翻脸,鲍斯失去了国大党的依仗,再次被英属当局逮捕,释放出来的鲍斯受到英国的严密监视,这个时候摆在鲍斯面前,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寻求外援,在印度自己恐怕很难有翻身的机会了。
钱德拉·鲍斯为了印度的独立,寻求外援,不仅面见过斯大林,和小胡子握手,甚至还成为日本的“盟友”。
结盟:一切皆可结盟
鲍斯先是穿越阿富汗去苏联找斯大林,可是斯大林对鲍斯并不感兴趣,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鲍斯又掉头去了德国柏林,小胡子一听这位印度朋友是想反抗英国,自然来了兴致,帮鲍斯成立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从战俘中挑选出印度战俘组建印度军团,用来打击英军,结果鲍斯发现小胡子只是想借力打力,压根没想帮他“杀回印度”。
于是1943年,鲍斯乘坐U型潜艇,前去东京寻求日本的支持, 甚至不惜支持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与汪精卫商业胡吹,其实,鲍斯心里明白,日本人根本不可信。1937年日本侵华时,甘地能说出,让中国人送2亿人给日本人杀,日本就会放弃入侵。反观鲍斯发报刊,大骂日本人,并且在1938年时任国大党主席时给中国捐赠过物资,歌颂中国人的抗战决心。所以哪怕和日本人合作,鲍斯始终没有相信过日本人。但是鲍斯和日本一同进入印度抗击英军时,遭到惨烈的失败。
此时,鲍斯大概知道自己想要实现的“民族独立”是无法实现了,在新加坡进行演讲募捐时,称甘地为“国父”。
日本战败投降后,鲍斯计划前往苏联,再次约见斯大林,坐飞机在台北机场补充燃料后,刚起飞,飞机就突然起坠落,当晚11点鲍斯在台北一家医院不治身亡。
鲍斯的死不排除英国捣的鬼,因为对英国来说,鲍斯这位激进的民族主义的威胁要远远大于甘地这样的温和派。钱德勒·鲍斯生前还是忠实的社会主义者,支持妇女解放,支持世俗主义,如果鲍斯没有死于意外,今天的印度也许就是另一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