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古城南城门
浚县是一个多灾难的县,古代到建国前期,一直以来浚县境内战争不断,人民不得安宁。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发生在浚县大伾山的事件如下列表,让我们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大事件吧。
民国二年(1913)康书奇(今善堂镇康村人)组织“红汉军”拟于浚县城起义,事泄,县城内300余名成员遇难。
民国十年(1921)县城人李建中于北大街开办英记石印局。
民国十四年(1925)春,群众捐资修葺大伾山大佛楼和佛像,并刻碑记其事。
民国二十年(1931)浚人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张宗周,将小姑山山巅之梓童阁改建为“烈士张宗周祠”。
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南省保安团工兵连奉命来浚县部署抗日防线,在大伾山、浮丘山修碉堡10余座,万仙阁北建指挥所。两山景观遭到破坏。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郭宝钧、吴金鼎、刘耀等人首次发掘浚县辛村(今淇滨区)西周时期卫国诸侯墓。出版《浚县辛村》等考古报告。随后刘耀等人又发掘了浚县大赉店(今淇滨区)遗址,发表《河南浚县大赉店史前遗址》考古报告。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 ,经由大伾山下的道楚铁路(浚县道口至内黄楚旺)动工,二十六年元月通车。县境内长18公里,于王可庄设车站。“七七事变”后该路被拆除。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一日黎明 ,山东菏泽地震,浚县部分房屋倒塌,人畜有伤亡。次日下午有余震。大伾山丰泽庙被震塌。
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27日,日军进攻县城,守城军民固守县城和大伾山制高点,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次日晨,日军攻占大伾山,用大炮炸毁东城墙。29日晨,县城失守,日军入城,大肆烧杀淫掠。屠杀民众4500余人,日军在大伾山、浮丘山残杀和尚、道士22人,炸塌碧霞宫三仙殿,炮击八卦楼、枪击大石佛,破坏文物多处。
民国三十三年(1944)孙殿英部在大伾山修筑碉堡,拆庙取材,玉皇庙、天宁寺水陆阁等古建筑被拆为平地。
浚县古城西城墙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为打破国民党县政府夺城固守的幻想,浚县民主政府组织城镇群众第一次拆除城墙。
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5日下午浚县县大队副刘志成和连长耿连峰等10余人在大伾山被敌人包围,因寡不敌众被俘,次日上午,刘、耿二人在县城西门里英勇就义。
日军侵略浚县,占领大伾山制高点,用大炮炸毁东城墙,攻打浚县古城三天三夜,可见浚县古城墙是如此的坚固不好攻破。
日军投降后,国、共两党内战爆发。为打破国民党夺城固守浚县城的幻想,浚县民主政府第一次组织城镇群众把北城墙、南城墙拆除了,唯一的一段西城墙保留下来了,难得啊!如果西城墙不能完好保存下来,今天的浚县古城就不是古城了。
了解历史,了解浚县。以上历史资料或许对你有用。想知道更多的历史文献资料请关注@黎阳王振中继续给您发布。
浚县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