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段何祚麻院士夫妇的视频,在视频中,他情绪激动,说起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他说,中国与美国在物理科学方面差距几乎是超出想象的。
比如医院的大型设备,95%以上都是进口的。
“就连他带的助听耳机都是瑞士进口的”,何院士夫人插话说。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近几十年来在科技进步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中国学子在各种物理,化学,数学等国际比赛中成绩斐然。
但在五大自然科学方面,中国在生命科学,物理学方面与美国差距依然明显。
中国在化学科学方面则明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在物理学方面,中国在2021年中国则在学术论文等方面第一次超越了美国。
我们需要承认差距,面对现实,才能痛下决心,迎头赶上。
高能物理学有多重要?
看过《流浪地球2》的人就会知道。
何院士提到的医院大型设备,应用的原理都是物理学原理。
在世界物理学领域,目前的现实是:
现代高能物理学起源于欧盟,基本粒子全部都是欧美人发现的,他们现在在物理学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日本目前处于第二梯队,属于物理学的世界边缘捡漏者。
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如果不是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排除掉近些年引进的物理学人才在国外的成果,中国在现代物理学上对世界的贡献确实是接近于零。

我们抛开历史上中国的物理学成就不谈,其实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物理学的研究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因为那个时候不仅穷,而且人才严重匮乏,所以很多研究都是比较倾向于现实的,比如原子弹,卫星,两弹一星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对于物理学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还是非常重视的。
比如大型粒子对撞机,就是在经费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上马的,而且直到现在争议都很大。
但是无论争议有多大,对撞机对于中国在量子物理学实现弯道超车意义巨大。
很多人骂这个项目纯粹就是浪费钱,觉得原子已经是最小的单位了,量子就是痴心妄想。
这些争议放到今天来看,那些反对的声音似乎有点目光短浅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在那个时代,中国对于物理等科学的重视程度,只不过后来,“一切朝钱看”逐渐让中国人开始追逐现实利益,“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这种价值观的扭曲确实在差不多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给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加大投入和社会的重视,中国重新在五大自然科学领域全面发力,理科人才培养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开始在五大自然科学技术全面发力。
中国科学院是目前中国物理学研究方面最好的机构,但也仅仅排在全球第四位。
中国学子也开始在世界五大自然科学竞赛中展现出出类拔萃的能力。
华为,大疆,比亚迪,格力等中国优秀企业也正在物理学应用领域崭露头角。
尽管中国在物理科学方面任重道远,但如今在产学研全领域发力,而且在量子物理学方面已经与世界最强国家美国几乎是并驾齐驱了。
何院士的担忧就是一种鞭策,也许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中国物理科学方面的全面爆发。
医院大型设备也许不再是“外国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