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开林
深圳与香港的陆路口岸目前共有七个:深圳湾、福田、皇岗、罗湖、文锦渡、莲塘、沙头角。每天的客流通过量可超过50万人次,是陆港两地人员来往的主要口岸。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已逐步实现,罗湖和皇岗正在改造成一地两检模式,能够更加方便旅客的通关。

从口岸名称上看,大部分口岸都是两地统一的,如深圳湾、皇岗、罗湖、文锦渡和沙头角,只有两个口岸有双名称,即福田/落马洲、莲塘/香园围。
为何这两个口岸有双名?从逻辑上看似乎难以成立。因此笔者建议这两个口岸的名称应统一。
很多到香港的内地游客在返回内地时经常搞不清福田口岸与落马洲的关系,而香港前往深圳福田口岸时,需要乘坐去落马洲的东铁列车,出站的地方叫做落马洲边境管制站。

同样,即将开通的深圳莲塘口岸对应香港的香园围管制站,因此叫做莲塘/香园围口岸。
从福田口岸进入香港的地区叫做落马洲,而从皇岗口岸进入香港的地区也是落马洲,细分区为叫新田。照此推理,为何皇岗口岸不叫皇岗/新田口岸呢?

口岸名称的设计者应该考虑到尽量避免旅客的识别困惑,如果将福田/落马洲口岸统一为福田口岸,以及将莲塘/香园围口岸统一叫做莲塘口岸,将会更加清晰,并与其它口岸的统一名称相符合,不会让初来乍到者觉得突兀难辨。

口岸的双名称是否“一国两制”的体现?笔者认为不至于。如果要照顾莲塘口岸对面的香园围村,那么文锦渡对面的新屋岭是否也应纳入口岸名称?
福田口岸对面的落马洲是一个农家村落分散的地区,而香园围村也是一个香港东北部偏远的村落,它们都没有形成重要的生产和经济集散区,与深圳的福田和莲塘在城市运营中的名气无法相比,因此两地口岸名称统一为福田口岸和莲塘口岸较为合理。

目前,位于香港上水广场的通向莲塘/香园围口岸的穿梭巴士已写明“往莲塘口岸”,说明了口岸名称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辨性,有助于旅客出入。
虽然口岸名称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城市设施的设计者应该注意到细节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